月23日,办公厅发布通知,公示2022-2025学年面向中学生的性竞赛活动名单。
根据《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精神,由主办单位自主申报,经组织进行严格评审把关,拟确定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等45项竞赛为2022-2025学年面向中学生开展的性竞赛活动,举办时间原则上为2022年9月至2025年8月,在此期间每学年举办不得超过1次,累计不超过3次。
根据相关规定,面向中学生的性竞赛活动实行清单管理制度,清单每次公示都会有动态调整,此次公示期为2022年8月23日至29日,让我们一起看名单吧↓↓↓





01 变化解析
消息一出,瞬间引起了家长圈的关注。不难发现,本次多项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类赛事进入名单,还有几项赛事与科技教育、机器人编程间接关联。我们与《2021-2022学年面向中学生的竞赛活动名单》对比后发现,整理出以下变化:1.名单每年变动改为了每3年变动一次,意味着科技特长生的规划之路更明确。2.科技类赛事再次引领主流,自然科学素养类比赛数量增加。在2022-2025学年的比赛名单中,自然科学素养类23项、人文综合素养类12项、艺术体育类10项。
自然科学素养类赛事总数由20项变为了23项,占全部赛事的半壁江山。自然科学素养类比赛中,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创类赛项占比依旧明显比其他高出一截。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清华大学、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通信工业协会等单位以主办方身份参与。
自然科学素养类中,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进入白名单赛事!
此外,竞赛年龄范围有所扩展,多数竞赛都增加了职高学段。从变化中不难发现,科技类赛事再次引领主流。
02 科技类赛事背后的教育意义
青少年具备创新能力对于创新型建立的重要性,而参与相关赛事正是培养与提高青少年创新能力的路途径之一。而对于孩子来说,更重要的还有蕴含其中的教育收获。
1.编程思维的培养激发无限能力
童程童美未来教育研究院院长孙滢女士表示:
小朋友在接受编程启蒙教育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学习一门编程语言,而是通过编程语言的学习过程,发展他的思维和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编程,从而更好的去提高孩子真正的学习能力,这才是3-18岁儿童和青少年应该接受的编程教育,这也是我们的目标。从成立至2021年底,童程童美共有超过57000人次的学员参加过各项外科创挑战活动,其中有超过11000人次的学员晋级挑战活动,超过4100名学员走上国际挑战活动舞台,还有上百名学员获得了颁发的软件著作权证书。
2.编程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可以解决很多现实问题
科创活动更注重人工智能等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非单一的编程能力和做题能力,更注重贴合实际应用。
编程思维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参与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简单的科学研究过程,孩子要把理论转换成实际操作,还要去编写程序让机器人动起来,这一系列的环节很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及对科学的兴趣。
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之下,可以完成更多的挑战或者更多的创新从而激发对知识的一个深入研究。
3.抗挫教育让孩子在逆境中成长
好的教育不关注成功,反而关注失败。
提升抗挫力,使其具备强大的心理韧性有利于孩子在成长之路上走得更加顺利。而挫折教育的较好方法就是让孩子知道凡事有成功就有失败。
而孩子是可以通过参与赛事活动通与全省乃至范围内同领域的高手较量,孩子经历挫败后的成长过程可以磨练心性,也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较后,我们期待在赛事看到更多的科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