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究竟该怎么做?
紧跟老师的思路
即使课前认真地进行了预习,也并不是说听课时思想就可以放松了。上课时还是应当适度紧张起来:
1.认真听讲,紧随老师讲课的思路;
2.没听懂先做个记号,课后再说,先跟上老师的讲解;

3.尽量将老师讲的知识当堂消化;
4.听课时大脑要如同参加考试一样机敏、紧张;
5.记好笔记。笔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二是听课时不懂的地方。
总之,老师的思路是一节课的精华。抓住了老师的思路,也就等同于抓住了一节课的精华。
“前松后紧”法
“前松后紧”,是说听课时前几分钟可以松弛一点,后头再紧张起来。一节课45分钟,好几节课,要想每节课自始至终紧张、专注地听讲,基本不可能。因此,父母可以建议孩子听课时“前松后紧”。
老师上课时,往往一开始是回顾以前所讲内容并引入新的内容,这些一般比较简单,接下来是较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这才是较重要的东西。
据心理学家研究,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续20——2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注意力就会下降。如果听课是“前紧后松”,前半节课尚能保持注意力,到了后半节课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开始松劲。而课堂教学的内容,后半节才是重头戏。
有重点地记下老师讲课的内容
对于不同的,记笔记有不同的记法。例如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书上都有,而且内容完整、语句严谨,科学性与逻辑性都很强,所以不必记。着重记老师对概念的解释,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题的技巧等。
这些内容一定要记:
1.老师列出的提纲。孩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老师所讲的内容一字不落地记下,所以只需记下老师列出的提纲。
2.老师强调的重点。
3.课本上没有而是老师补充的内容。
4.结合老师讲课的内容自己需要加强的部分。
5.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
6.记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
7.记总结: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