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中都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被诊断为感统失调的孩子来说,必须要进行专业的针对性的感统训练;对于一般儿童日常进行的感统运动游戏来说,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循序渐进,有意识地重复,以及娱乐为主,训练为辅的原则。
我们的课程就根据这些注意事项,从前庭觉、本体觉以及五感三个方面设计,对宝宝进行感统训练。
01、前庭觉
前庭觉主要负责身体的平衡系统。
前庭平衡功能失调的孩子,经常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摔倒,原地打圈晕眩,专注力差,爱做小动作,任性,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爱挑剔,语言发展迟缓等。
所以训练前庭平衡,主要是做一些和身体平衡相关的游戏。
如6-12月龄的前庭觉训练游戏——“好慢的蜗牛”:
先抱着宝宝左右轻轻摇晃,并轻声哼唱:“蜗牛蜗牛爬得慢,蜗牛蜗牛你慢点爬~”

02、本体觉
本体感是对自己身体的感知能力。正常的骨、关节及肌肉张力的感觉输入使人能够保持正常的站姿、坐姿及全身的运动。
本体感失调的孩子,会出现方向感不强,容易迷路,容易走失,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像,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的情况。
训练本体感主要是通过一些大运动游戏,提高孩子对关节和肌肉的支配能力。
如1-2岁的本体觉训练游戏——“钻洞的小松鼠”:
把胶带的两端固定,让宝宝从胶带下方爬过去。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有意识地弯腰、低头,在遇到障碍物的时候,能够及时做出判断。
03、五感
我们完成的每一个动作,都离不开感官的参与。
视觉感不良: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顺利阅读;
听觉感不良: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
触觉过分敏感或迟钝: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等;
痛觉过分敏感或迟钝: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少动,孤僻,不合群等。
课程虽然没有专门针对视觉、听觉等的练习,但每一节课程,都融入了感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