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障碍。是指外界的感官刺激信号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中无法进行有效组合,使机体无法和谐运转。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各种障碍,较终影响身心健康。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儿童的大脑失去了对身体各个器官的控制和组合能力,会削弱人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然而,在现代城市化家庭中,有85%以上的儿童有感统失调,其中约30%的儿童为重度感统失调。

儿童感统失调是一种病吗?
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但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受到阻碍,使得孩子很多本该的方面无法表现出来。通常情况下,孩子在12-13岁之前很容易通过训练纠正感觉障碍。13岁以后就很难纠正了,因为各方面都开始定型了。
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现,可能是感统失调引起的:
1.视听方面:不爱读书,阅读困难;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总是对别人说的话充耳不闻,认为与自己无关;总是忘记老师的话和作业。
2.动作协调性差:平衡性差,容易摔倒,不会打滚、系鞋带、骑自行车、跳绳和拍球等。
3.触觉方面: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大脑分辨力差;
4、本体感失调:方向感差,动作不协调,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做一些相对完整的运动。动手能力差,比如不会用筷子。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习障碍,完成简单动作往往会失败,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抑郁,依赖性强。
5、前庭平衡功能障碍: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有的甚至严重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协调能力差。前庭觉又称平衡觉,是婴幼儿生长发育、语言发育和学习发展较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