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智力发育和有效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它对于孩子学习新的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注意力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幼儿天生活泼好动,不能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在日常生活中,要从幼儿兴趣入手,有效引导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在竞思教育通过注意力训练,提专注力,可以延长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提升视觉学习力和听觉学习力。有效改善粗心大意、马虎、写作业慢、容易走神、分心多动、坐不住等问题,提升反应速度和听课效率。

家长很清楚,当孩子存在习惯性的注意力不集中后,较受伤害的自然是孩子。当然,家长也会因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受到巨大的精神折磨。据社会调查统计,我国有几千万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家长们又是如何面对呢?
1. 布置任务要简洁明了,只做一件。 家长在训练孩子的注意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个简单而明了的任务,布置任务之后,要让孩子能够尽快的自己完成。切记在交流时不要繁琐和重复,这样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 每天要有10~20分钟时间进行大声朗读 。朗读时候的专注性也是能够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并且朗读是一个口,眼,脑相对集中协调的过程,因此是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3. 要有一个适合孩子读书学习的安静舒适环境。 孩子在专注学习的时候尽量的安静一些,比如家长不看电视或者是玩手机游戏等等,要尽量避免干扰源出现,相对安静整洁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
4. 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兴趣。 要培养孩子读书学习和爱思考和了解知识的欲望。只有孩子产生了兴趣,才可以更好的专注学习这件事情,从而也能将大部分的注意力会集中到这一方面。
“ADHD”为主的特征:
1、粗心大意——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如考试漏答题、书写潦草);
2、注意时间——在学习、做事或玩的时候能专心持续的时间(7~10岁注意力集中不足25分钟,10~12岁不足30分钟,12岁以上不足35分钟);
3、沟通不畅——别人对他讲话时常常好像没在听或没听见、经常顶撞父母;
4、不听指令——经常不完全按他人的指示行事,并且不把自己的学校功课、其他事情或工作义务完整做完;
5、不善规划——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
6、逃避用脑——经常逃避、厌恶,或心不甘情不愿地执行需要持续花费心神的任务(如在课堂上或做家庭作业时);
7、常丢东西——经常丢失一些常用的东西(例如玩具、铅笔、书本或其他学习用具);
8、分心走神——常常因为外在事物或无关刺激而分心走神;
9、经常忘事——如上学时丢三落四,忘记老师分配的任务、布置的作业等;
10、动个不停——手脚总是动个不停,在座位上小动作多或扭来扭去;
11、常坐不住——在教室或其他需要坐在位子上的场合经常离开座位(包括在家做作业等);
12、经常打闹——经常跑来跑去,或在不适当场合过度爬上爬下(青少年可能仅表现为主观上坐不住的感觉);
13、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14、被动忙碌——经常处于忙碌,或经常像是被驱赶着去做事;
15、说个不停——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16、抢先回答——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
17、极不耐烦——很难按顺序等待(例如排队、比赛或其他集体活动);
18、影响他人——经常打断别人或干扰别人(例如插入别人的谈话或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