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的方面表现不出来。

这些宝宝常做的“叛逆”事情,其实也在锻炼感统能力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会经历宝宝吵闹、扔东西、不肯乖乖吃饭的时候。
面对宝宝的一些“坏习惯”,宝爸宝妈们先hold住!这些行为其实是宝宝学习的过程,也是感统能力在发展的过程。
1、制造“噪音”太扰人?
明明是自己喜欢的玩具,但是总喜欢抓着敲桌子,制造响声。更“可恶”的是,还总是喜欢乱扔东西,玩具、遥控器、闹钟……一拿到手里就各种摔各种扔,“熊”的让人抓狂!
先别抓狂!
宝宝喜欢抓玩具敲打桌面和扔到地上,是因为他发现制造出来的响声会引起大家的反应和关注,这是他观察力的体现。另外,宝宝对各种物品发出的声音感到很好奇,所以他会一直去探索不同的物品碰撞带来的声音体验,这也是他听觉感知的发展过程。
可以给宝宝准备有内置响声的玩具、儿童乐器等,和他一起玩。当你对他手中玩具发出的响声有反应时,他也会觉得很高兴。
2、用手抓饭吃不卫生?
让无数麻麻头疼的事情之一就是宝宝喜欢用手抓饭吃!看着孩子把勺子扔一边,用手抓着饭菜往嘴里送,米饭撒得一地都是,当妈的整个人都不好了!
先别制止!
宝宝扔玩具和手抓食物的过程,其实也能锻炼他触觉相关的能力。从抓起体积较大的玩具到细小的饭粒,宝宝是在学习对物体触觉感知,并协调手指去做出相应的动作。与其直接禁止宝宝扔玩具和抓饭吃的行为,不如尝试把玩具换成软球、布偶玩具等,和宝宝一起玩投掷游戏也很有趣;准备一个干净的宝宝餐椅,让他习惯独立地吃饭,也可以体验各种食物的不同形态以及不同的触觉感受。
3、学走时摔倒太危险?
看着宝宝摇摇晃晃地学走路,唯恐他在学走的过程中磕着碰着了,还是买个学步车让他稳稳当当地学走吧。
担心太多啦!
宝宝从跨越障碍物的爬行,到扶着站立、蹒跚学步,是前庭觉平衡力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宝宝还会用眼睛观察、用手协助,提升自己身体的协调性。
另外,学步车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会打消宝宝走路的欲望,也可能让宝宝“闯入”一些危险地方。如果可以,还是尽量陪伴宝宝进行学步和平衡,让他们迈出自信的步伐。
作为父母,我们可能会觉得对宝宝的照顾是一种保护和爱,但是却忽略了他们在一些“磕碰”的过程里可以锻炼到的视、听、味、嗅、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各方面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要鼓励宝宝在一些动作和行为上的发挥,引导往正确的方向去做,同时也可以通过玩一些趣味的亲子游戏去与宝宝互动,锻炼宝宝的感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