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复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米和小米”)是持平的服务于自闭症等发育障碍儿童及家庭的全资源平台,提供康复干预、融合支持、家长培训及科普咨询等一体化服务。已在14个主要城市地开设了开设31家线下中心,为上万名有社交、言语、感知觉异常等障碍的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很多都已进入幼儿园、,走出融入社会的步。
ST(Speech-Language Therapy)言语语言治疗,能为言语发育迟缓、沟通障碍和吞咽障碍的孩子提供针对性的评估和康复治疗,在儿童领域的目标是提升“慢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或接近同龄孩子。
如果孩子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听力障碍、或者存在口语可懂度较低、发音不清晰、读写困难、吞咽喂养困难、挑食等问题,以及部分自闭症孩子存在言语沟通问题,均可寻求大米和小米ST团队帮助。
从2016年起,大米和小米邀请香港中文大学言语治疗科主管李月裳教授团队打造专业培训体系,培养更符合本土家庭需求的言语康复师。目前团队有美国言语听力协会(ASHA)认证专业言语语言病理学家(CCC-SLP)李齐等10多位督导、73位认证康复师。
我们的言语治疗每个疗程3-6个月,单次90分钟,以社交沟通(含语言技能、游戏技能)、语言能力(含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言语能力(含构音、嗓音、口吃)、吞咽与喂养(含咀嚼、挑食、口腔肌肉锻炼)领域的干预目标为导向,让儿童在游戏及活动情景治疗中提高整体的沟通和言语能力。
适用对象
孤独症谱系宝宝;发育迟缓
学习目标
根据RICE社交阶梯评估,针对性地改善社交敏感度、社交动机、社交互动能力、和社交思维技能。
课程详情
为有言语沟通障碍和发育迟缓的孩子提供专业干预。

一岁半宝宝只说爸爸妈妈正常吗?父母如何锻炼宝宝语言能力
如今,孩子们的智商普遍很高。不管他们有多年轻,他们都可以玩手机。他们也能理解别人的话,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落后。有些孩子在10个月内就会喊爸爸妈妈了,但是有一些孩子是在1岁半时,才会说爸爸妈妈。一岁半宝宝只说爸爸妈妈正常吗?
一、语言能力应该在1岁半到2岁之间发展
1.理解成人语言,多说短句。
2.喜欢模仿正确的发音,可以用语言与成人和儿童交流。
3.3-5首简单的儿歌(每首4句,每句3-5个字),能说4-5个字的句子,掌握200个左右的单词。
4.听完故事后,你可以说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二、孩子说话晚的原因如下
1.太年轻了
婴儿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发育阶段。简单地说,婴儿有自己的发育节奏。他会根据自己的节奏逐一学习各种技能,以实现发展目标。因此,如果婴儿不会说话,父母应该首先考虑孩子是否太小。一般来说,孩子们较早要到一岁半才能慢慢张开嘴。如果小于这个年龄,即使孩子不会说话,这也是正常的,父母也不必太焦虑。
2.孩子想说却说不出来
如果孩子老了,父母发现孩子总是不能顺利表达,他们需要考虑孩子的词汇是否太有限。因为孩子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词汇积累。如果孩子的词汇量不达标,即使他想说话,也不能顺利表达出来。
三、锻炼宝宝的语言能力
1.指认实物
如果你在家,带你的孩子去了解家里的每一件物品。允许婴儿打开抽屉,打开柜门。只要你看到的东西,你就会逐一指向文字。说出物品的准确名称,不要说儿童语言。让孩子们从一开始就接触到的语言是标准的,不会有单词转换的困难。
在户外活动中,看到的花草树木.车辆.人等都一一告诉宝宝该怎么称呼。目的是让宝宝在实际环境中接触到更多的语言,实现视听刺激。
2.阅读
准备一些实物卡片.绘本.唐诗.儿歌,坚持每天给孩子指定卡片上的内容.读图画书.读唐诗.儿歌,这样可以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丰富接触语言。
3.唱歌
多给孩子听音乐。听儿童歌曲,促进细胞膜上ATP和B内啡肽的释放,促进脑神经细胞突触连接的生长。同时,促进儿童听力的发展,有利于语言的发展,安抚儿童的情绪,让儿童喜欢模仿。
4.运动
锻炼是所有技能的基础,锻炼儿童的口腔肌肉,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孩子们吹泡泡。鼓等等。带孩子去做更多的户外运动,鼓励孩子和其他动作。
5.鼓励
孩子们喜欢模范各种语言,但一开始他们会说不清楚。成年人应该有耐心,不要给孩子泼冷水,学会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有成就感,慢慢爱上说话。
如果父母观察到孩子不属于上述任何情况,那么就考虑到孩子是发育迟缓。如果父母一开始太焦虑,盲目判断孩子是发育迟缓,只会给孩子增加很大的压力,更不利于他学习说话。因此,父母必须找到成功解决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