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经过前期的复习,学生储存了许多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分析判断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但如何提取运用,是后期复习的关键。后期复习不应当再是“给出方法选题目”和“给出知识、思路选背景”,而恰应是“给出习题选方法”、“给出背景问题选知识、思路”。惟有此,才能解决学生自己做不会,教师一讲就通,一点就明的现象,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突出高考重点和热点问题。”后期复习时间只有近两个月,面面俱到是根本办不到的。要结合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挖掘重点和热点,在全面梳理回扣的基础上,围绕重点方法,重要知识点,重要思想和方法及近几年的“热点”题型,突出重点进行讲练。

三是“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突出讲练落实”。后期复习要强化“精选”、“精练”、“精批”和“精讲”。一切讲练,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落实不到学生身上,讲练再多也无用,必须达到“四精”要求。但“精选”、“精练”、“精批”和“精讲”,决不是“少选”、“少练”、“少批”和“少讲”,不是从多少上来划分,更不是选难题,难未必精,精未必是难,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重点和能力要求的层次上把握准确,确保讲练适度,测试适度。后期复习同样看教师的水平。
四是“变以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并举,突出因材施教” 。高考中各科分值的“含金量”在总分中是相同的。虽然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但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和信心与成绩的“好坏强弱”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在前期复习中我们强调对双边生注重弥补弱科,但到后期复习中,再一味强调“补弱”而忽视“优势”的话,就极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其“扬长补弱”并举,充分发挥强科优势,降低弱科影响,提高考试成绩,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突出学生主体,狠抓基础落实
多年来的高考实践证明:基础知识的考查永远是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基础知识扎实的考生,除个别题目外,其余都可正确解答。而失分较多的考生,恰是在基础知识上出现较多的失误。所以要想让学生取得高考的成绩,就必须把知识和能力落实到学生的笔头上,写出来。就必须在复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归纳、体验、感悟,从而达到查缺补漏、提升能力的目的。为此,后期复习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调控复习内容的时间和空间,切忌教师的包办代替。要坚持抓好三点:
1、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各要结合本的实际,统筹安排,或集中或分散使用。
2、学生自主时间的利用,教师要科学引领。或用来回扣课本,落实基础知识,或研读学案和前期复习资料,或研读错题本、典型题集。要严防学生陷入题海,要强制学生手脑并用,提高实效。
3、教师的讲授,训练,模拟考试和讲评,都友好在正课时间完成,自习时间要全部放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