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家长们都知道,如果孩子容易专注呢,他学起东西速度就很快。别的孩子需要一个小时才能掌握的知识,他可能二十多分钟就可以熟练运用了。家长们要是想拥有一个聪明的孩子,较先要培养的就是孩子的专注力,让他养成做事情专注的好习惯。那么,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如果您的孩子处于5-12岁的年龄阶段,他可能会出现上课不注意听讲、回家写作业慢、粗心大意,学习成绩不理想等情况。那么您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就需要得到提高。一个孩子的注意力水平首先较直接的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进而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学习的喜爱程度等,严重会影响孩子的未来。我们的课程能够帮助孩子有效的提升注意力水平,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现如今,“注意力差,容易分心”已成为儿童10大问题行为之首。特别是上的孩子较常见的问题是对学习似乎“不上心”。
1.上课常常东张西望,做小动作,边玩边学
2.常常忘了老师嘱咐要准备的工具,忘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3.做作业开小差或错误多多
实际上,孩子在6岁左右,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15min,大脑功能尚未发展完善。他们所能注意、能记住的事情也比较少,显得缺乏整体感,经常丢三落四。
其实每个孩子的大脑里都有专注的成分,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引导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1.“静”化孩子的学习环境
对于自制力和专注力都比较差的孩子,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无干扰的环境。如果说孩子只能在客人进进出出的小吃店、小卖部做作业是条件所限的话,那么,如果是家长在客厅打着麻将,看着电视,或是刷着微信,却让孩子在一旁做作业的话,哪个孩子还能安心学习呢?
2.杜绝父母的言语监督
就算外部环境好了,每个家庭还会遇到一个困惑:孩子做作业要不要“言语监督”呢?
孩子说:“我做作业的时候,妈妈总是在旁边不停地说我这里做错了,那里不正确,弄得我都不知道哪里错了.....”
妈妈说:“孩子喜欢写错别字,简单的题目都会错,我指出来是为了他好啊....”
关于这个争论,南方网讯曾发过一条放心消息,“抗干扰”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太多的干预、不停的提醒是不好的。一来会打乱孩子自己的学习节奏,二来容易把做功课这件事变成是孩子和爸爸(或妈妈)两个人的事,而不是孩子自己的任务。
如果我们家长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发现了孩子的错误,不妨先记下来,等孩子做完后再进行提醒:“这两题中有一题是错误的,你来当当“检查官”吧?检查一下!”这时,孩子会认真检查错误,即便孩子检查出很少的错误,爸爸妈妈都要给予肯定。慢慢地,孩子会越来越能干的。
研究发现:能做到注意力集中的儿童,不但完成作业比较快,而且完成的比较好,效率高。那些作业马虎、丢三落四的孩子主要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没能仔细的看准习题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善于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学习起来比较省劲,效果比较好。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自律性以及专注力?
1、培养规则意识
“律”在这里指法律、规则,因此“自律”的层意思就是要主动遵守这些被普遍认同或强制约束的社会规范。
凡事设一个合理的规则,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开端。无规则的争先恐后会造成社会的混乱,想孩子自律,也要教他学会遵守规则。
走上社会之前,家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整个世界。如果他在家中养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将来面对的世界再陌生,熟悉的规则也会让他如鱼得水。但如果他在家里总是随心所欲,将来所处的环境再熟悉,也会让他处处触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