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米和小米的言语治疗每个疗程3-6个月,单次90分钟,以社交沟通(含语言技能、游戏技能)、语言能力(含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言语能力(含构音、嗓音、口吃)、吞咽与喂养(含咀嚼、挑食、口腔肌肉锻炼)领域的干预目标为导向,让儿童在游戏及活动情景治疗中提高整体的沟通和言语能力。

教宝宝说话的五个误区
宝宝的语言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同时还需要父母正确的教育引导。教宝宝说话看似简单,但是稍不留意就可能帮了倒忙。不信?来看看下面这五个错误你中枪了没:
1、仿照宝宝的可笑发音形成错误暗示
宝宝在刚开始学说话的期间,常常会有一些可笑的不的发音,例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如果爸爸妈妈经常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会误导宝宝,加深宝宝对错误发音的记忆,从而影响改正。
正确做法: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重复正确发音1~3遍,有利于加强宝宝大脑里的神经元连接,让宝宝说话越来越清晰。
2、当宝宝的“贴身翻译”,不给宝宝说话机会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宝宝还小,凡事都事必躬亲好了。若宝宝指着水杯,大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杯递给他,这种随时随地“贴心”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会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大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了。
正确做法:熟能生巧多练习
多和宝宝聊天,全身心参与宝宝的聊天,鼓励宝宝描述自己喜欢的食物。
3、对宝宝说不停
有些爸爸妈妈教子心切,听说多跟宝宝聊天有助于宝宝语言发育,于是一个劲说个不停。这样反而过犹不及,因为如果宝宝到晚只听到妈妈的唠叨,而没留有让宝宝自主表达的空间,也会阻碍宝宝的语言发展。
正确做法:积极陪练多倾听
父母在给宝宝做示范的同时,也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学会倾听宝宝的表达,当好一个合格的“语言陪练”!
4、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吃饭饭”“睡觉觉”大多数妈妈会用宝宝语跟宝宝交流,以为这样交流会让宝宝更容易。事实上,这样会延迟宝宝过渡到说整话的时间。
正确做法:像大人一样正常交流
想让宝宝学习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妈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用正确且正常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宝宝交流。
5.强迫宝宝学习新词语
有些妈妈急于扩充宝宝的词汇量,想在宝宝游戏的时候“寓教于乐”,然而却操之过急。例如,在跟宝宝玩球的过程中,抢过宝宝手中的球,并强迫宝宝跟自己说“球”。
正确做法:投其所好学新词
兴趣是较好的老师,平时跟宝宝交流时,不妨投其所好,多与宝宝讨论ta感兴趣的东西,并适当加一些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