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自闭症的康复标准
1?、在心智成熟方面,孩子应该能够与不同年龄的人进行交流。虽然他们的对话深度可能不及神经典型的孩子,但至少能够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指示,迅速回应问题,并保持对话的相关性和适时性。
2?、在社交能力方面,孩子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与家里人和熟悉的陌生人相处融洽,同时也能够与其他人建立和谐的交往关系。在换位思考能力方面,他们虽然可能稍显不足,但至少能够维持基本的社交关系,并用多种方式去应对朋友之间的互动。
3?、在情绪稳定方面,自闭症早期的情绪失控、感官崩溃等问题应该得到有效的消除或减退,不再影响社交互动,至少不会给社交功能造成太多障碍。
4?、在其他附加行为方面,早期的自闭症附加行为,如注意力多动、缺乏安全感、刻板重复行为、感官刺激行为等,都应该得到明显改善。这样,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会明显进步,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环境,有更多机会进入幼儿园和普通学校。
当然啦,以上的标准只是考虑到大部分典型自闭症孩子的情况。千万不要套用在高功能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以及候症群型自闭症孩子。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康复
一、即使是轻度的自闭症,也不要错过了较佳干预年龄!幼儿脑功能可塑期优势,对任何类型的自闭症干预都有效。国际公认的28种有效干预方法都侧重强调了这一点!
二、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干预策略,都要确保干预方向是正确的。建议围绕自闭症的核心症状进行干预,提升孩子对人物和事件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发起人际关系,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三、教孩子学会多少汉字、数学计算等很有用,但这些不是早期干预的核心,早期要更侧重于发展人际关系和生活技能,以及社会适应性等等。这些才能帮助孩子“脱帽”。
四、不管是选择ABA,或是选择人际关系发展策略,或是游戏干预策略,早期干预一定要做密集干预,每天的干预计划要有节奏,有规律性,同时呢,进行生活化、场景化的泛化训练,防止孩子出现“一学就会,一用就废”的情况。
五、轻度自闭症孩子上幼儿园,上不是难题,难题是,进入陌生集体环境后,如何继续给与干预支持,影子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建议家长都要深入了解这个特殊的干预职能。对孩子的帮助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