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1、培养良好的进食能力
我们要想发出清晰流畅的语音,离不开嘴唇、舌头、面部肌肉的参与和配合,而训练这些发音“硬件”协调度和力量的较重要方法,就是吃饭。
一般1岁半以后,孩子食物的大小、稀稠、软硬程度就基本和成人保持一致了。可以根据宝宝情况,添加花菜、肉类、骨头等不同性状的食物,帮孩子强化吮吸、咀嚼、吞咽能力。
除了在吃上下功夫,还可以让孩子尝试用鸭嘴杯、吸管杯、广口杯等不同的容器喝水,训练孩子用舌头和面部肌肉来控制水的流量和流速。
2、给孩子做好正确示范
家人平时说话应该保持适中的语速和音量,同时注意气息的控制,孩子爱模仿,容易受影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调整自己的语速,养成不慌不忙的说话习惯。
3、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话
很多家长喜欢玩手机、电脑,或忙于其他事情,孩子说话时爱答不理。
这一方面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另一方面,孩子可能会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而加快语速。所以,当孩子说话时,家长要耐心倾听。
4、适当提醒孩子注意语速
当孩子语速过快或过慢时,父母应及时提醒孩子:“别着急,慢慢说,我想听清楚你讲什么。”“声音能大一点吗?我听不见。”“别紧张,深呼吸,再说话。”
通过这样的提醒,能有效地纠正孩子说话没有节奏感的毛病。

5、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仔细观察记录孩子说话的内容,你会发现ta说不准、说不好的音节是存在一定规律的。
比如:n和l,k和g分不清楚;a和ang,in和ing说不出来等等。
根据孩子的发音弱项,试试用照镜子纠正口型、单音节发声训练等方式,帮孩子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提升。
6、耐心鼓励,及时纠正
孩子吐字不准时不仅要纠正,还要在孩子说错后立即纠正、不要拖延。
“宝宝,你说要杯几?其实你想说的是杯子对吗?来,跟妈妈一起说,杯—子。”
“宝宝,你刚才说的这句话里,苹果这个词说得非常清楚,很棒!但是桔子这个词说得不太准确,我们需要再练习一下!”
7、教孩子念儿歌
要想实现孩子表达能力的提升,也离不开大量的词汇输入和重复性的练习。
而朗朗上口的儿歌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建议家长经常抽时间教孩子念儿歌,可以有效地提升孩子的节奏感。
比如,“大白鹅,不脱衣服就下河,荡起水花一片片,好像白莲一朵朵。”“小皮球,圆溜溜,滚来滚去不停留。”
念儿歌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做动作,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8、带孩子做一些口肌训练小游戏
口肌训练又称为口部肌肉运动治疗,涉及的构音器官包括下颌、口唇、舌头、软腭、口腔等。它能够改善构音器官自主活动的准确性、灵活性,增加协调和控制能力,并调节口腔感知觉、触觉,促进孩子发音的清晰度、准确性、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