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仿说行为可能有以下三种原因:
一、美国的学者认为仿说行为也有它在语言发展上的过渡性功能。较低层次的仿说行为可能是孤独症儿童焦虑或不舒服时出现的语言行为,或是一种自我刺激的行为。
二、可能是沟通上的轮流功能。意思就是,孤独症孩子无法理解别人说的话,所以他们只会采用一种回答方式。例如,老师问:「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孤独症儿童回答:「什么用的?」这种方式的仿说代表孤独症儿童对别人的沟通行为是有反应的,也愿意与人沟通,只是他们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

三、可能是已经能理解别人的话,但还是用仿说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妈妈说:「拿一瓶饮料给我」孤独症儿童回答:「拿一瓶饮料给我。」然后就立马去拿了一瓶饮料给他的妈妈。这种仿说行为就具有理解和沟通的双重功能。
如何培养宝宝养成良好的规律排便习惯?
1.排便前观察表现
仔细观察宝宝,排便前可能有特殊表现:
(1)弯腰下蹲,脸发红,全身发硬;(2)躲在角落里,目光凝滞,表情变化缓慢;(3)突然压大腿或捂下体;(4)有些表现如抢自己的尿不湿,需要家长认真注意观察。
当发现宝宝排便前的表现时,可以温柔地把宝宝领到便盆前,对他(她)说:“你要小便(排便)吗?坐在便盆上。”并且排便后一定要及时表扬,这样孩子就会和坐在便盆里得到父母的爱抚和奖励联系起来;时间长了,排便前会主动示意你。
2.选择合适的排便器
当你开始训练孩子排便时,你需要准备一个专用的排便器。
一个理想的便盆应该是安全、舒适、易清洗、底部宽大、高度适中的。鼓励孩子每天在便盆上坐一会儿;马桶要有合适的高度,让膝盖高于臀部,脚落地用力。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不排便,不要长时间坐在便盆上。少数孩子排便时有看故事书或玩玩具的习惯,对肛门非常不好,容易发生痔疮或脱肛。父母应该帮助他们改掉这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