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机植保知识常见考点陷阱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体例子:
设备认知与操作
部件功能混淆:例如,题目可能会问 “植保无人机的播撒系统可以进行农药喷洒作业”,这就是一个陷阱。实际上,播撒系统主要用于播撒种子、肥料等颗粒状物质,农药喷洒需要使用喷洒系统,考生如果对这两个系统的功能没有清晰的认识,就容易选错。
操作流程错误:关于 T 系列植保无人机飞行器端开机操作流程,可能会有选项说 “长按开机键即可开机”,但实际正确的操作是短按再长按,考生如果没有准确记忆操作流程,就会答错。
参数设置误解:在设置喷洒系统时,更换不同型号的喷嘴后,需要在喷洒系统中设置相对应的喷嘴型号,但题目可能会说 “更换喷嘴后无需进行任何设置”,这就需要考生对参数设置的细节有准确的把握。
作业模式与规划
作业模式特点不清:AB 点作业模式中,题目可能会描述 “AB 点作业需要飞手全程操作遥控器以完成作业”,但实际上 AB 点作业只需手动飞行首条航线,后续无人机可自动按照设定进行作业,飞手无需全程操作,这是对作业模式特点的错误表述,容易误导考生。
航线规划错误:对于 T 系列植保无人机规划地块,可能会有选项说 “飞行规划时,需在遥控器上安装 RTK 高精度定位模块”,而正确的是飞行规划需取掉遥控器上的 RTK 高精度定位模块,考生如果对不同规划方式下 RTK 模块的使用情况不清楚,就容易陷入陷阱。
安全操作与规范
安全距离忽视:题目可能会问 “植保无人机作业时,操作员应站在离无人机多远的位置比较合适”,并给出一些距离选项,其中可能会有一个看似合理但实际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距离,如 “3 米”,但实际上操作员应与植保无人机相隔 6 米安全距离,考生如果对安全距离的规定不熟悉,就可能选错。
特殊情况处理不当:例如,“植保无人机药量已喷完准备降落,发现降落点围满群众,以下操作正确的是”,选项中可能会有一些错误的操作方式,如 “直接降落”,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安全区域悬停等待群众散去或重新规划降落点,考生需要对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有清晰的认识。
气象与环境影响
气象条件判断失误:比如题目问 “在 5 级风的情况下,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是否可以进行植保作业”,考生需要清楚 5 级风(风速 8-10.7m/s)对多旋翼无人机的影响,5 级风可能会使多旋翼无人机因动力冗余不足而失控,所以一般不适合进行植保作业,如果考生对气象条件对无人机作业的影响判断不准确,就容易答错。
作业环境认知错误:“以下哪些区域可以进行无人机植保作业”,选项中可能会包含一些看似可以但实际不符合规定的区域,如 “距离机场净空保护区半径 7 公里的区域”,实际上机场净空保护区半径 8 公里范围一般都是禁飞区,考生需要对禁飞区域等作业环境的规定有准确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