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教育从高中学生特点出发,个性化定制专属学习方案,梳理知识体系、总结考试重难点、完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大教育教学模式多元化,包括精品一对一、班组课程、在线教育、自主招生线下辅导、非智力因素改善课程等,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开设:
高一语文、高一数学、高一英语、高一物理、高一化学、高一生物、高一历史、高一地理、高一政治;
高二语文、高二数学、高二英语、高二物理、高二化学、高二生物、高二历史、高二地理、高二政治;
高考语文、高考数学、高考英语、高考物理、高考化学、高考生物、高考历史、高考地理、高考政治。

高二化学听不懂的常见原因
一是概念没有弄清楚——像“氧化还原”“化学平衡”只是背了词但不明白本质;
二是公式和题型脱节——记住公式却不知道什么时候用;
三是课堂被动听讲,缺少主动思考与练习;
四是知识碎片化,缺乏体系化复习,导致一题不会就连锁反应;
五是心理焦虑,听不懂后选择逃避。
高二化学成绩逆袭的六个关键方法(每项含具体做法)
下面给出六个既实用又能让你见效的方法,结合学习理念(主动回忆、间隔复习、情境化学习、同伴教学),每条都配可落地的操作步骤。
方法1 — 概念链图:把知识做成“因果链”
思路:把章节里的核心概念用箭头连成链(比如:原子结构 → 键结合 → 分子性质 → 反应类型 → 平衡移动)。
做法:每学完一节,画1页概念链(A4或笔记本一页),写出3个关键词与1个生活例子(比如:高铁上锈蚀与氧化)。每周复习时只看链图,检验能否口述出每一步的逻辑。
效果:把零散信息变成逻辑网络,考试时更容易迁移运用。
方法2 — 例题驱动 + 逆向解题法(先看答案再还原过程)
思路:把典型题当“案例研究”,先看题目答案,然后倒推解题步骤,找出关键突破口。
做法:每周选择5道典型题(基础+中等+提高各一),先独立尝试30分钟,再看标准解答并写下“为什么我卡在这里”。把关键步骤用分步语句记录(如“步:判断反应类型 → 第二步:写出离子方程式”)。
效果:训练找点能力,遇到新题型能更快定位解题路径。
方法3 — 主动回忆 + 间隔复习(每天短时多次)
思路:学习不是多看多抄,而是“忘了再想起”的过程。间隔复习能把内容变成长期记忆。
做法:把每节课的5个关键点写成卡片(或用电子卡片App),每天用10—15分钟回忆,1天、3天、7天、14天、30天逐步拉开间隔。复习时只用“闭卷回想”,再对照笔记纠错。
效果:比被动重读效率高数倍,期中、期末复习压力显著下降。
方法4 — 小组互教与口述法(把知识“教”给别人)
思路:把不懂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讲清楚是一种强的检验方式。
做法:3—4人一组,每次自习轮流用5分钟讲解一个知识点或一道题(不得看书),听者要能提3个问题。每周一次“微教”评比,记录常错点。
效果:提升表达与逻辑能力,暴露理解盲点,形成学习共同体的正向压力。
方法5 — 错题本升级版:分类+迁移训练
思路:把错题按“知识点+错误原因(理解/演算/审题)”分类,并做迁移题训练。
做法:每做错一题,不只是抄答案,而是在错题本写:错误类型、正确思路、能否类推到类似题(再做2道迁移题)。每月复查错题本一次,做到“不会”到“会并能举例”。
效果:真正把题目的教训转化为可复用的方法,避免重复犯错。
方法6 — 考点打卡 + 小考真题化训练
思路:将拆成“考点清单”,对每个考点设小任务并做真题检验。
做法:列出本学期所有考点(如:化学平衡、热化学、物质的量),为每个考点设3个任务:1个概念口述题、1道基础题、1道真题/变式。每周至少完成2个考点打卡,按考试时间做模拟(严格)。
效果:把复习常态化为“打卡”,临考时不慌张,答题速度和准确率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