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程童美成都少儿编程培训班欢迎您,童程童美所有班级课程均配有学管老师贴心服务,每个班还有专门的班主任,每次上课过程中处理突发状况,课后负责孩子们作业的及时提交,学习上有任何问题也都可以找班主任老师,确保孩子顺利学会。
编程的本质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解释,编程就是和电脑对话,用电脑听得懂的语言,告诉它我想让它做的事。比如说电脑,作为新时代的高科技产品,它理性、严谨、不讲故事讲数据,它要不听不懂我们的指令,一旦听懂了就会执行,而且每次都会执行。所以,要跟电脑沟通对话,我们也必须让自己变得理性、严谨起来,从电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编程思维。
这种思维能带给孩子什么好处?
拆—分解问题的能力
看起来很简单的程序,拆解后步骤可真多呀,而且这还只是其中的一条分支。孩子学习编程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训练他把复杂、庞大的问题拆解、理顺的过程。
这种思维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处处都用得着。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问题的分解必不可少,因为只有分解成每一个可以操作、可处理的小问题时,才算是把“大问题”落了地,一个一个小问题搞定了,大问题也就解决了。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做事情是耐心的、有条不紊的。比如同样面对一道有挑战的数学题,分解能力好的孩子会列出清晰的解题步骤,搞定一步是一步,即使后不一定能完全解答出来,也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进展;而有些孩子则不是,没有分解的耐心和能力,遇到难题时脑子一团乱麻。
整—发现并且整合“重复规律”的能力
在编程的过程中,孩子得一直在做这样的训练,发现一些可以重复的单元,把它整合起来,让计算机去重复它。这种能力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
观察那些做事麻利,效率特别高的人,就是具备了这个能力。很多孩子解题快,就是他善于发现和总结“重复规律”,脑袋里自备了一个装有很多方法库,遇到时直接调用,不用再从头到尾想一遍,也不会错漏。
有段时间美国沃尔玛超市发现尿不湿和啤酒这两样商品经常会被一起销售,背后的原因是妈妈得在家里照看孩子,买尿不湿的通常是下班后的爸爸,这时爸爸很喜欢顺便再买几瓶啤酒犒劳自己。
发现这个规律后沃尔玛就把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结果不仅提高了尿不湿和啤酒的销量,还大大提高了整个超市的客流量,因为爸爸们发现逛沃尔玛比其他超市更方便。
创新不一定指做出个的新产品,对现有的运行方式进行优化改进,就是一种创新。而发现并整合“重复规律”的能力,让我们更容易找到创新的机会。
析—逻辑思维能力
这大概是程序员引以为豪的一种能力。前面说到,编程就是和理性严谨的电脑对话,所以编程者也必须较真起来。
逻辑思维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叫做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就是“相互排斥且整体完备”,也就是“不重复,不遗漏”。
改—调试纠错能力
当我把编程能带给孩子几项能力一一列出来的时候,发现这点是重要,也是孩子需要的。
任何事情都很难一次就完成得尽善尽美,程序运行起来发现不对有问题,这时就需要孩子去寻找出错的地方,并将它一点一点去改正。
程序的世界很单纯,只有0和1,对和错,没有模糊值。这跟写文章、画画什么的不一样,当读者、观众感觉一般时,可能是见仁见智,并不一定证明你的作品不好或者哪里有错,你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改进。
但程序不一样,只要运行结果和期望不符合,就证明中间肯定有哪儿出错了,不过同时也意味着只要足够努力,就肯定能把这个错揪出来。就像你告诉一只猫,小黑屋里肯定有老鼠,它负责把老鼠抓出来,比它不知道小黑屋里究竟有没老鼠,听起来要容易和有信心得多。
然而,实际上程序中很多bug都不是一下就能找到的,常常需要从头到尾把程序的运行顺序一步一步地跟走一遍,观察每一步的运行结果(专业术语叫“单步调试”)。这需要很多的耐心、观察力和专注力,对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是一种磨练。
当调试经验丰富之后,孩子在写程序时还会懂得给那些“有可能会出错”的地方先做个记号,方便回头来检查纠错。他更关注于提高自己纠错的技能,而不是害怕、回避或者掩盖错误。孩子会越来越懂得,有错很正常,只要能把它揪出来,改正就好。
有些人总是在进步,因为他随时懂得回溯、调试、纠错,进而提升自己。
以上这些能力,其实并不是编程特有的,但它们却是在编程这件事情上集体出现的。所以要是你问我,孩子有没必要学编程,我会很肯定地回答,有必要,因为它的确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