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要把焦虑过多地灌输给孩子,也不要让焦虑吞没了我们的生活。
那么,怎样做一些改变呢?
01
让教育“慢”下来
教育原本是“慢”的艺术,让孩子发现较好的自己,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较好的孩子。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害了多少幸福家庭,怎知这条起跑线越来越早!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一种“剧场效应”。
剧场效应较早是由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
有什么区别吗?先站起来看戏的人在短时间内看的更清楚了,等到大家都站起来了,所有人看的效果和原来几乎相同。只是,所有人都成了站着看戏,所有人都更累了。

“剧场效应”正在教育泛滥成灾。
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又何必抢跑?我们应该学着慢养,给孩子一些时间,也是给自己一些时间。教育孩子不要太担忧,太着急。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
教育,不是几节课就能改变一个孩子,更不是几个月就能培养出孩子的能力。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优雅的过程,一个由内而外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去坚持、去重复、去一而再再而三的鼓励,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却还希望看到孩子的改变。
02
承认和接纳孩子的差异,卸下部分压力
不同的孩子,性格、天赋不同,成长速度自然也不同,成长结果又怎会一样?不能因为孩子某一方面的不足,就否定孩子的全部,不要盲目推崇“别人家的孩子”,用他人成功的个案去要求自家的孩子。
要眼揉沙子,允许孩子失败。失败的时候,其实是引导孩子的好时机,不要一味指责甚至打骂,要利用好机会,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放下争强好胜的心,成功者毕竟是极少数人。我们对自己的要求高一点没有问题,但不要对孩子有过于苛刻的要求。不如把这个时间用来多看几本书,提升自己,提升了自己,才有更大可能得到孩子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重,而且,你上进的样子,也会在无形中给孩子树立榜样,这可能比耳提面命地说教更为有效。所以,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适当从孩子身上转移回自己身上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