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
设置障碍,先让孩子翻滚,然后四点支撑爬过圈圈,再跨过障碍物,较后把球投入篮筐,这样在游戏中使身体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孤独症儿童存在运动协调性差的特点,通过游戏能让儿童自然地发展走、跳、跑、平衡等能力,把运动融入游戏中,孩子也更加喜欢,容易操作。
身体地图
教孩子儿歌“小小手学爬山,一爬爬到脚背上,脚背脚背摸摸。小小手学爬山,一爬爬到膝盖上,膝盖膝盖碰碰。小小手学爬山,一爬爬到肚子上,肚子肚子揉揉”,引导孩子做动作,让孩子通过游戏来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并区分不同的动作。
孤独症儿童存在认知理解能力的落后,不能理解指令,在游戏中加入认知能力的训练能提高儿童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可以自然地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常识提高指令理解能力。
走走停停
下达指令“走”时孩子开始走,家长说“停”孩子要马上不动,反复进行几次走走停。
孩子适应这种规律后,家长下达停的指令后,不再给予走的指令,稍等片刻,孩子应有回头、看家长或者语言表示等动机表达,孩子提出要求后再给予走的指令继续进行游戏。
孩子的规律性感官游戏是在建立规律后打破规律,从而创造提出要求的机会,同时学会听指令及提高身体控制能力。
接龙游戏
选择孩子喜欢的食物或物品,训练孩子学会主动表达需求,比如说家长开始说“我爱吃苹果”,并拿起苹果吃一口,然后引导孩子,对孩子说宝宝喜欢什么啊?引导孩子说“我喜欢ⅩⅩ”。
孤独症儿童存在语言发育落后,即使有语言能力,也缺乏交流能力,很少主动开口,家长在和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发音及语言理解能力,让孩子在提高听说的技能,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动作模仿
在音乐律动游戏中,根据音乐编排适合孩子做的动作,如对动物动作的模仿:兔子跳,小鸟飞等;对劳动、工作及日常生活动作的模仿如,洗手、洗脸、刷牙、梳头、开汽车等,都可以训练孩子的模仿能力。
孤独症儿童由于社会交往障碍,对人的关注较少,模仿能力落后,在音乐律动游戏中加入动作模仿,既能提高孩子的模仿能力,也能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丢手绢
成员围成圈坐好,先让家长为孩子演示规则,然后让孩子去完成游戏,丢完手绢的孩子要去抓背后丢手绢的孩子,如果被抓到要表演节目,抓不到要坐在这个孩子原来坐的地方。
这个传统的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及遵守规则的能力,无论多么简单,其中都包含或多或少的规则,引导孩子在游戏中理解这些规则并能遵守规则就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