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近几年,奥赛在省级联赛阶段就改名叫CSP了,但是奥赛的没有变,只要在百度里搜索NOIP就可以了,里面可以找到所有的关于奥赛的信息。
然后对于大家较接近的应该就是CSP了,因为没有所谓的市赛,直接就是省赛。
首先CSP分为两个组别
J组/普及组/组(三个不同的叫法而已):
可参赛的年龄段:、生
S组/提高组/高中组:
可参赛的年龄段:、生、高中生(高中生只能参加高中组)
难度:组简单,高中组难
题型:总体题型差不多,只是知识点和难度的区别
晋级与获奖:每个省的晋级与获奖名额都与本身的参赛人数以及分数线有关,有的省分数线低,也许同样的100分,在有的省就可以拿一等奖,而在有的省只能拿三等奖。所以家长可以多关注一下本省的竞赛情况。
但总体来说,信息奥赛比起其他的奥赛,参赛人数还是偏少的,所以目前获奖率是非常高的,同时现在明牌大学也更加重视信息奥赛的保送生,想必大家都知道较近很多省的高考考生都选择计算机系或者人工智能系,大数据,云,区块链这些科技词汇也是天天见,这些都是的趋势。
这是今年的一个比赛流程 从报名 注册 缴费 考试 出成绩 初赛轮结束后 确认能否参加第二轮复赛 复赛结束出成绩 确认奖项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初赛和复赛分别考什么
考试形式:机考, 到指定的考点参赛,初赛和复赛都是机考。
考试内容:初赛考察的是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个就比较宽广了,比如计算机的组成,谁研究的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网络的知识,软硬件知识,二进制,二叉树,队列与栈,图等等。这些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当然选择题之后,就是代码题,不过这个也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给出一段代码,考生要理解代码在做什么,然后选出对应的答案。
复赛是单纯的代码题,内容大概就是一些所谓的算法,这些算法都是关于计算机领域的,但是也有数学的理念,其实数学跟信奥是非常类似的,比如贪心,动态规划,深度优选,广度,排序,二叉树,冒泡等等。
得分方式:初赛的选择题自不用说,ABCD选对就有分。而复赛的一个阅卷,其实是大家需要去了解的,因为跟其他的考试不一样。复赛不分组别,都只有一种题型,就是编程题,也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指定输入和输出的样式。
给大家举个例如,比如要求程序输入一个整数,经过考生自己写的代码运行过后,这个整数就变成了不同的偶数的数字和。那机器在检验考生的代码答案是否正确的时候,就是把10组不一样的输入数据放进去,然后比对经过考生代码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否跟正确答案一样。那一组数据正确就有对应的分数,一个题目10组检验数据完全正确,就可以得到100分,比如普及组复赛是4道题,1道题100分。
只有参加轮初赛,之后才能进入第二轮,第二轮成绩才可以拿到1/2/3等奖,家长们一定要注意看自己所选机构的 过往学生的获奖数据 有的机构可能名气很大,但是并没有做竞赛教学的实力,给我印象很深的是 一家机构,百度搜索少儿编程,个广告位都是它,学生通过了初赛,还没获奖呢,机构自己给自己的老师颁发了教练的称号,还贴了张喜报。要知道,通过初赛进入复赛,是非常简单的,在一些竞赛弱省,只要参加初赛,能答对一两道题就可以通过初赛。而“教师或者教练”这种称号,不过是机构自己骗自己,忽悠家长罢了。CCF,竞赛自己承认的教练 只有60位,可以到去查 那些才是真正有实力的老师。带的学生都是得过的,世界奥林匹克竞赛的。大部分机构的老师都是半吊子。家长自己要擦亮眼睛,多去搜索资料。不然会耽误了孩子的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