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早期称为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是旨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计算机教育,推广计算机应用的一项性竞赛活动。从1984年开始举办性竞赛。而自从19我国参加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简称IOI)以来,青少年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也更名为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简称NOI)。
信息学奥赛的学习和准备过程天然融合多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孩子数学和英语的提高。
在学习信息学的过程中,孩子通过项目建立起时间、顺序、空间、因果等一系列重要的数学概念。另外,编程较终还是以计算为核心的,这就对孩子们的数学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同时,也学会在英文操作界面中发出命令,能显著提高孩子对英语的学习及应用能力。这些,都是其他课程单独教育、死记硬背完全无法比拟的。
在编写程序的时候,如果一个微小的地方出现差错,就会导致整个的程序都不能运行,因此学习编程就可以让孩子做事变得非常细心,不再像之前那样粗枝大叶。
同时,孩子在编程学习中,从以前的“玩游戏”变成“制作游戏”,掌握游戏背后成因。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设计小游戏,真正的寓教于乐,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设计游戏,增进感情。久而久之,孩子不仅变得更细心,还顺带戒掉了让家长头疼的游戏瘾。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担负着选拔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任务,它是经教委批准,科协具体,由计算机学会主办的。为促进计算机普及并兼顾提高,从95年开始举办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分区联赛。
获得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5个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获得一等奖者;自主招生(高考加分照顾)享受加5-30分,和保送大学资格;其它竞赛获奖者不享受此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