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息学奥赛?
信息学奥赛,即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英文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简称NOI)。它是经教委批准设立,科协具体,由计算机学会(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简称CCF)主办的一项性竞赛活动。自1984年创设至今,信息学奥赛已经走过了36年的时光。信息学奥赛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4奥林匹克竞赛并称为竞赛,是目前影响力较大、放心性较强、含金量较高的性竞赛活动之一。
为促进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青少年计算机水平的提高,1995年起,在范围内开始举办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英文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简称NOIP),这是大部分学生参与的信息学奥赛活动。在NOIP中取得的成绩由认证,在、择校中为参与者带来可观的帮助,而NOIP的佼佼者更能得到参加NOI(比赛)的机会,脱颖而出者将代表参加国际赛事,与来自全世界的计算机同台竞技。
NOIP自1995年至2018年共举办24届。2019年8月,CCF宣布2019年度NOIP停办,推出了主要考察软件开发者实际编程能力的"CSP非专业级别能力认证"。CSP非专业级别能力认证分为CSP-J(入门级,Junior)和CSP-S(提,Senior)两个级别,均涉及算法和编程,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参加。
2020年,NOIP调整后已再次启动。
信息学奥赛有哪些?
就目前而言,信息学奥赛主要包括四类比赛,分别是CSP-J,CSP-S,NOIP和NOI。2022年起,信息学奥赛/软件能力认证比赛只能使用C++语言。
CSP-J/S
CSP-J/S,即非专业级软件能力认证,创办于2019年。CSP-J/S是由CCF统一组织的评价计算机非专业人士算法和编程能力的活动。该认证由计算机学会统一组织,统纲、统一试卷。CSP-J/S以各省(直辖市)为赛区,由当地的NOI特派员组织进行,任何学生都可报名参加认证,分入门级(CSP-J)和提(CSP-S)两个级别,两个级别难度不同,学生可以同时参加两个级别。
CSP-J/S分为轮(通常称为初赛)和第二轮(通常称为复赛)两个阶段,一般于每年的9月举行初赛,10月举行复赛。参加初赛的学生必须达到一定分数线后,才有资格参加复赛。初赛测试内容通常为实用的计算机科学知识,通常以笔试形式进行,侧重考察参赛者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基本能力与知识面的广度。复赛为程序设计,须上机完成,侧重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数学抽象能力、语言驾驭能力及编程技巧性、想象力和创造性等等。
NOIP
NOIP,即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在没有CSP-J/S的1984-2018年,共举办了24届NOIP,那时的NOIP和2019年以后的CSP-J/S是类似的。主要区别在于那时的NOIP分为普及组和提高组两个组别,难度不同,分别面向和高中阶段的学生。
由于发展的需要,NOIP于2019年停办,并进行改革。NOIP2020是改革后的次NOIP比赛。比赛仍然由计算机学会统一组织,以各省(直辖市)为赛区,统纲、统一试卷、每年的同一时间,由当地的NOI特派员组织进行。但是,目前NOIP仅限高中学生报名参加。
从2020年开始,NOIP仅有一场比赛。参加的高中生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后才有资格参加比赛(如NOIP2020的参赛要求是,高中生应当参加2020年的CSP-S第二轮认证并且非零分)。
比赛为程序设计,须上机完成,与CSP-J/S的复赛类似,侧重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数学抽象能力、语言驾驭能力及编程技巧性、想象力和创造性等等。
NOI
NOI,即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举办于1984年。NOI是范围较高水平的信息学大赛,每年经各省选拔(即省队选拔赛,简称省选)产生5名选手(其中一名是女选手)组成省级代表队,由计算机学会安排在计算机普及较好的城市组织进行比赛。NOI同时计个人成绩与团体总分。
NOI期间,举办同步夏令营和NOI网上同步赛,为程序设计爱好者和各路高手提供体验学习机会。为增加竞赛的竞争性、对抗性、趣味性与可视化程度,NOI组织进行团体对抗赛,团体对抗赛实质上是程序对抗赛,其成绩纳入总分计算。
其它比赛
冬令营,全称为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冬令营,自1995年起举办。冬令营通常在每年寒假期间举行,时长8天,包括授课、 讲座、讨论、测试等。参加冬令营的营员分正式营员和非正式营员。获得NOI0名的选手和指导教师为正式营员,非正式营员名额限量,自愿报名参加。在冬令营授课的导师一般为大学的经验丰富教授和已获得国际学生的指导教师。
APIO,即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信息学奥赛,于2007年举办首届比赛。APIO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区域性的网上准同步赛,创立意图在于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赛事机会,推动亚太地区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的发展。APIO每年5月举行,由不同的轮流主办。每个参赛团参赛选手上限为100名,其中成绩排在名的选手作为代表该参赛团的正式选手统计成绩。APIO赛区由计算机学会组织参赛。
IOI,即国际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由计算机学会组织的代表队代表参加国际每年一次的IOI,出国参赛得到科协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我国是世界公认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强国,自19开始组织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竞赛以来,屡屡摘金夺银。参赛选手不仅在国际大赛中有好的表现,而且在现代的信息上也大展才华。IOI的选手是从获NOI0名选手中选拔出来的,获得名的优胜者代表参加国际竞赛。选拔科目包括:NOI成绩、冬令营成绩、论文和答辩、平时作业、选拔赛成绩、口试。上述项目加权产生较后成绩。
信息学奥赛进阶线
参加CSP-J/S主要是为了在高中参加NOIP,当然也包括高的以信息学奥赛特长择校。
参加NOIP主要是为了获得强基计划(自主招生)的资格。
NOIP成绩优异者,可以参加本省的省队选拔赛(简称省选)。
参加省队选拔赛主要是为了进入省队,进而代表本省参加NOI。
NOI获奖选手是信息学奥赛中的佼佼者,往往会被大学直接录取或者高考降分录取。
举办NOI的同时,会同步举办夏令营。
冬令营主要是为NOI0名进行培训和选拔的。
NOI的0名有资格参加队选拔赛,从20名选手中选出4名选手代表参加IOI。
可以看出,信息学奥赛的难度跨度极大。实际上,进入NOI的难度远远大于通过高考考上大学的难度,因此,大部分的学员应当把目标集中在CSP-J/S和NOIP比赛上,切不可盲目自大!只有脚踏实地,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一步一步走得稳当,对得起自己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