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或许遇到过以下这几种情形,和对象谈心,TA却当作耳旁风;向老板汇报工作,TA却不胜其烦;让下属临时加个班,TA却沉默以对;希望客户快点签单,TA却拖了又拖……这是怎么了?怎么感觉全世界都在与自己作对?为什么对方不听你的?怎么说,对方才会听?

别以为他们是故意找茬跟你过不去,其实是你们之间的沟通不到位,沟通到位,事半功倍,沟通顺了,事就成了。一次成功的沟通,可以消除误会,增进关系;一次的沟通,能够解决问题,赢得人心。而要想沟通顺畅,就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本篇文章,栗子就从心理学层面展开,给大家详细地讲解,怎样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带你摸清人性的爽点。
说事情,结论先行
咱人说话办事,都讲究循序渐进,喜欢把要说的事情先铺垫一番,然后再抖出重点。如果是平时的沟通交流,这种表达方式并无不妥,也确实能够把事情讲得很明白,但在某些场合,这种说法方式就不行了,很容易让听你说话的人变得不耐烦。比如你要请假,于是就找到上级说:“,我较近情绪不太好,刚分了手,今早上班还扭到了脚,睡觉也一直失眠,整个人都很恍惚,所以我想请几天假。”
这番话看似有理有据,但很像是在发牢骚,遇上比较忙的情况,很可能就打断你的话了,而且请假本来就是有损公司利益的,越听你啰嗦,就越不耐烦,先不说这个假还批不批,可能对你整个人都会产生看法了。而换成结论先行的说法则是:“,我需要请两天假,较近状态实在不好,刚分了手,一直失眠,今早还把脚扭伤了,我担心会影响工作,望您批准”这样的表达,一开始就知道你的目的,就能更集中注意力听你后面的话,也就明白你的需求了。
用细节增加生动性
相较于抽象、平淡的信息,具体、生动的信息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让人认可。这是由于在人类的进化,大脑保留了原始进化的爬虫脑,虽然我们的分析能力在大脑皮层,但是爬虫脑对于能够看见的事物是非常敏感的,也很容易受到可视化的信息影响。
比如你较近发展了新恋情,你对朋友说:“我谈了个新女朋友。”就不如对朋友说:“我谈了个长头发、腿长腰细眼睛大的女朋友。”来得更吸引人。用细节描述来增加生动性,就能让对方情不自禁进行脑补,而描述的可视化,也更加让人认可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在和别人沟通时,就可以适当增加自己要讲述内容的细节。
其实通过细节描述内容,也常被运用在营销上面,比如说卖的商家,从来不会跟人强调率是多少,而是经常炒作某某某喝醉酒买了张,结果中了500万、某某某和老婆吵架,一气之下买了几百块的,结果中了1个亿,他们一直努力宣传的是故事,而非数据。但就是这些有细节的故事更吸引人,让人越愿意听下去。
多运用熟悉的事物
如果你和对方谈论的话题,是对方以往没接触过的信息,那就得多运用熟悉的事物,引领对方来认知你所讲的新事物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对新鲜事物的认识方式,都是建立在已有的认知上的,我们都倾向于理解我们能够理解的事物。因此,在沟通中,用熟悉的事物作为我们内容的载体,是可以帮助别人来认可我们的。
但熟悉的事物正因为很常见,所以容易被人忽视,也容易被人的大脑自动过滤掉,因此,我们要结合好“熟悉与陌生”,也就是通过对方熟悉的场景或者认知,然后再加入我们想要传达给对方的陌生信息,才可以激发对方对我们表达内容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