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复习中,提高学生数学基础,是数学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
一、放低起点,回归课本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在复习课中放低起点,回归课本,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把教材上的基础例题重做一遍,确保基本概念、公式、基本方法等牢固掌握,做到扎扎实实,不盲目攀高。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遵循四个原则:低,小,勤,细
“低”是指以课本例题为起点,以课本练习题为起点,以资料上的中档题为起点,在高三轮复习中,从选择、填空、较简单的解答题入手,让学生在中低档题中得到相对较多的分数。
“小”是指以基本知识点为单位复习,由高三备课组统一进行命制“小体系”练习题,坚持每周一练。阶段以章节为单位选题;第二阶段几个章节下来后,以滚雪球方式选题。
“勤”是指引导学生课后要多反思,要经常想想这节课到底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方法,除了老师课上讲的题,还有哪些以前做过的题也可以归结到这种方法上来,是简洁了还是复杂了,等等。
“细”是指审题答题要细致,答题要规范。每次考试下来,都有学生感叹这个题做错了,那个题草稿纸上做对了,抄到答卷上却错了,等等。“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是很多学生的通病,这是因为审题不细致,是思维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层次造成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一定要看清题意后再下手。答题中的“细”主要是指解题的规范性,要防止学生自我练习时只看不做、不算、不求甚解、似是而非的不良习惯。
三、贯彻师生互动,提高课堂上课质量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教学的发展,高三复习课容量大,节奏快,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使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思维同步,再紧也不能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生卷入课堂中来,教师要做好每一章、每一节的统筹,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的组织和安排,做到高容量、高质量。衡量复习课的容量不是看教师在一节课中讲了多少例题,而是看这节课学生的有效活动量,有效思维量,有效训练量有多少。衡量复习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不仅要看课程是否讲完,更重要的是看在学生身上真正落实了多少。
四、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
首先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生没有预习去听老师讲课,会感到老师讲的都重要,抓不住老师讲的重点,而预习了之后,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再听老师讲课,就会在记忆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上,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其次是让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把手中复习资料的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在听课中对预习中遇到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补缺,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提高自己思维水平;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作好笔记。笔记不是全程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例习题的解答过程要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完成,并写出自己的解题感悟。
五、做好每一章知识的系统总结
做好每的复习小结。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小结。复习小结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我们可以简记为“一分钟的回忆法”。
做好单元复习小结。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小结,复习小结方法也同每的复习小结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小结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1.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
2.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3.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较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