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调皮好动还是“多动症”?看这些早期信号
多动症不是调皮好动
“一般来说,多动症发病于12岁以前,基本在阶段甚至幼儿园。数据显示,在里多动症发病率高达10%。”汤珺主任如是表示。
如何发现多动症的早期信号?她介绍,一般来说,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跟同龄孩子相比过于好动,特别是老师反复跟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里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坐不住、爱下位子、不守规则、不太听指令、话多、喜欢插嘴、扰乱课堂纪律,容易和其他孩子起冲突等,这些都可能是信号之一。第二个信号,是上学以后的孩子,回家后写作业拖拖拉拉,一旦写作业时就会和家长产生非常严重的冲突,这类情况,家长也需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多动症。
不少家长对多动症存在误区。比如,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好动是正常的,不一定是“多动症”。对此汤珺表示,判断是否是多动症,需将孩子跟同龄人相比,是否存在明显好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这些表现会明显影响到社会功能和人际交往。
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不好是孩子调皮、不够努力,并非患上多动症。汤珺说,多动症是一种疾病。实际上,多动症孩子很难控制自己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所以家长和老师往往看到的是孩子不够用功、不够努力。实际上,孩子自己不能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同时也控制不了自己的状态。因此,多动症的孩子常会觉得挺委屈、更易出现挫败感,甚至慢慢地拒绝去尝试,甚至厌恶学习、拒绝上学。如果影响到成绩,很多孩子慢慢会有焦虑甚至抑郁情绪。因此,多动症的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多动症需进行综合治疗
汤珺表示,多动症的就诊高峰期是8到9岁,也是就诊高峰,患儿常常时就有多动症,只是大家没发现或没重视,等考上后学业跟不上、社会功能受影响、有焦虑情绪了,家长才带来就医,“其实,多动症规范治疗得越早,对功能的影响就越小。家长需带孩子到医疗机构,接受系统规范治疗。”
“多动症需要进行综合治疗,按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指南要求,治疗方案是药物治疗,良好的恰当的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的症状。”汤珺也特别指出,目前治疗多动症的药物都是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可能是个长期过程,家长需遵医嘱督促孩子坚持服药,以期达到较好的效果,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冲动的症状,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医生也会给予一些生物反馈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等物理治疗,一部分孩子还可以做感觉统合训练等。“但是,家长一定要明确,多动症这种疾病,不是仅仅带孩子做训练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她强调。
“多动症孩子的治疗,需要医疗机构和学校、家长共同配合。”汤珺表示,家长要在医生指导下,对孩子采取更恰当的教养方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同时家长还要跟老师多沟通,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学校里给孩子更宽松的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