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规律总结
(一)把握思想内容的一般方法(写什么内容,抒什么感情)
1、审标题,搜取信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交待了内容(送别)、时间、对象;张籍的《秋思》,题目点名了感情基调;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题目暗示了内容。幽: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这些都能帮助考生答题。

2、看作者,知人论世
高考大都选名家作品,这些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或豪放,或沉郁,或清丽,或哀婉。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得多。读苏轼的“大江东去”,自然要理解其“豪放语”,读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自然不会说它“直抒胸臆”,因为作者属婉约派,特点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隽永、细腻缠绵。
3、品局部,抓住关键
高考题往往从关键词语(诗眼)出发,提摄全篇,这其实正好是读诗的一个突破口。上文已谈及,此不赘述。
4、看注释,破解难点
高考试卷为了降低试题难度,命题者往往有意识的在诗歌后面给出一些注释。一方面是对文中的难点进行解释,一方面对诗歌所涉及的历史环境进行必要的说明。对这些内容,学生们在做题时,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这往往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
5、抓整体,全面参照
一抓全文意象情感(上文已谈)。二抓尾联末句。在前文叙事写景的基础上,较后抒情议论,画龙,这是诗歌的特色。尾句(联)通常担负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较后一联,明显地透露出了作者对贾生的同情和对孝文帝的讽刺。三抓诗后及题干中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某些词语的含义。
秦学伊顿补习学校是秦学教育集团教育团队和行业在西安合力打造的一所新型全科补习学校。学校秉承秦学教育集团使命——让每个孩子成为温暖而有力量的人,根据中学学生学习的特点,采用个性教育模式“生涯导师+全职教师+全职班主任+智慧课堂+分层次滚动式教学+准军事化管理”设有补习精品小班,在常规办学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办学形式与精细化管理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