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是高考中很多人的老大难了,尤其是文科生。
我高中的时候数学刚开始也不好,主要原因在于我害怕数学,害怕自己面临一道题没有思路,做不出来。尤其是较后的大题,,经常性的放弃,于是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畏难的情绪——一遇到难题就放弃——这样怎么可能进步。
到了高二,我终于再也忍受不了自己在数学面前畏畏缩缩的样子了,有,我爆发了——我决定向所有数学难题开战!开始做资料上的所有题目,把边边角角的问题都一个不落的解决掉,不会的问老师问同学。做完之后,我更咬着牙去啃更硬的骨头,找来高考卷子,从头到尾只要我学过的知识可以做的,我都做,有的高考较后题我也一个人在班级的角落里咬牙坚持做掉,实在做不出来的我就看答案,把答案弄懂弄透。
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坚克难,我成功地摆脱了对数学的恐惧,数学反而变成了我的一个玩具,有空了就拿出来玩玩,我的数学成绩也出现了好转。
从高一入学到高二,我的数学成绩从来没有突破过140分,很多次得了138或者139分。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经常会错两道小题(选择填空题),大家看看你的数学试卷,错了两道小题,数学还能高到哪里去。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数学小题不能错,错了就很难有出色的发挥,小题把握住了,你才能把握大局!
数学和物理学习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暑假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我每次暑假都会找0元课、低价课来试听,以此挑选合适的老师进行后续学习。
高三的时候,我自己有一个数学错题本,我把这个本子隔成几个部分——集合、三角函数、向量、导数、立体几何、圆锥曲线等等,然后在自己平常做题的时候遇到了错题就分别记录到相应的部分,先摘抄下题目,然后在题目下面写上解析。
每次在阶段性考试之前,我都会抽时间复习自己的错题本子。注意,在复习的时候不要只看着答案就过去了,要学会盖住答案自己做一遍,看能不能做出来,如果时间紧迫也要盖住答案看自己能不能记起来相应的思路。还有,要拿着一只红笔,在看自己的错题本的时候,写下这一题考的什么,自己为什么会错,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你会发现,很多题目,你每一次复习的时候,你都能有新的体会。错题本让你知道自己会在哪里犯错,经常性的复习,你就很难再犯类似性的错误了。
对了,有一点要注意,很多学校的老师会强制性的要求每个学生有自己的错题本,老师为大家好我也能理解。但是,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有的学生成绩差,每一次做卷子都会错很多,这样摘抄错题再订正的话会花费很多时间。甚至出现一个学生一整个晚自习都在抄错题,做订正,说实话这样很浪费时间。
我觉得错题要有选择性的记录,不能每一道题都记录下来。有很多错的题目,我们只需要在试卷上、资料上题目的旁边用红笔订正就可以了,我们往本子上记录的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比如没想到的一个好方法、自己思维没达到等等。
这样,我们在阶段性考试之前不仅要翻看自己的错题本,试卷还有资料也是我们要着手复习的地方——只看错题。做好的试卷不要丢,要及时把自己的卷子装订起来,比如做到十套卷子了,就把这十套装订在一起,以便以后翻阅。
注意,很多学生会犯一个错误,认为在复习的时候很多知识都学过了,剩下的就是做题了,一轮复习也不跟进了。
要跟住老师的步伐,他们带了很多年的毕业班了,要比我们有经验,跟着他们准没错。跟着老师的步子走,一轮复习很关键,他能让你形成知识体系,决定了你的基本盘,根基不稳,以后会出问题的。我想,如果你能把一轮复习资料上面的所有题目无论大小全都做一遍并且搞懂吃透,这就够你忙活一阵子的了,而且,及时的跟进老师的进度,并不会让你有一种掉队的感觉,心里反而很踏实,很充实,不信你试试。
你要学会超出老师的进度,你要比老师快一到两单元的进度,注意,不要快太多,也不要跟不上。超出一些,可以让你在面临突然的事情的时候有一个缓冲(超出老师的进度可能还有其它的用处,后面会提到),超出太多了等老师讲到的时候你就忘了大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