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信息学竞赛学习开始早,参赛早,可参赛次数多,竞争压力略小。高中三年中的竞赛成绩在自主招生中有效,高中之前的获奖无效。但是,对于难度比较高的竞赛而言,可能至少需要两次以上的竞赛才能获得好成绩。
一般来说,/高一开始学习,如果初次参赛获得普及组一等奖,则次年参加提高组竞赛,可能获得二等奖,少数可以获得一等奖。这样有机会获得高中特长生资格,甚至阶段获得清北的青睐,高一就有机会参加国赛。提前学习提前参赛的目的都是为了在高中阶段尽早获得一等奖并且有机会参加国赛。
信息学奥赛学习一定要制定计划
学习任何一个领域,规划是很重要的。规划制定好了就有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从而有效开展学习。统计数据表明,获得信息学奥赛普及组一等奖的平均年限约为2-3年,获得提高组一等奖的平均年限约为3-4年。指望通过一时突击取得好的奖项仅对于少数超级天才是可能的,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大现实的,信息学奥赛需要思考,
思考的过程重在积累,而不是依靠突击。所以,制定学习计划是每个学习信息学奥赛学员的第 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再根据循序渐进学习的思想,我们 童程童美把信息学奥赛/软件能力认证从普及组入门到提高组复赛的所有知识点尽可能的覆盖,并且按照难易程度依次整理,这就能很好的对学员进行安排和规划,也方便任一年龄段的学员学习。
信息学奥赛考什么?
信息学奥赛主要考的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以及上机编程、调试程序的能力。其中对C++的掌握能力是核心,信息学奥赛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C++。具体来看,NOIP初试形式为笔试,侧重考察学生计算机和编程基础知识。复试形式为机考,侧重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数学抽象能力、驾驭编程语言的能力及编程技巧、想象力和创造性。
信息学考试的特点和魅力,在于每一次做题都是在“设计”,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测试和做答,每个问题都有实际意义。对于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其他科目都无法相提并论的。目前NOIP可以使用C、C++和Pascal三种编程语言,而2022年后,NOIP比赛中C和Pascal语言将不再可用,只能使用C++。所以,学信息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