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编程的好处
01、学好编程提高竞争力
其实,近年来我国面对中学的编程赛事层出不穷,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对孩子未来择校、都是有好处的。哪怕是赢得一个证书,对孩子提升自信,丰富“简历”也很有帮助。
02、抓住7—12岁的黄金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教育认知学,7-12岁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形成,这个阶段是学编程的黄金期。
编写程序遵循严密的逻辑,还要不断调试、回溯和debug,孩子在学编程后会不自觉用编程思维去思考,学会规划和安排,还能自己查缺补漏。

03、培养细心和专注,提高语数外成绩
由于编程的逻辑性和严密性,错一不可,孩子也会养成细心和专注的习惯。
不少家长表示,孩子学编程之后,数学题不用操心了,能迅速理解题意,出错率也大大降低。而在语文和英语的写作上,也写得更有条理和言之有物了。
04、从玩游戏到设计游戏,帮助戒掉游戏瘾
解决游戏瘾宜疏不宜堵,与其禁止玩游戏,不如让孩子自己设计游戏。学编程后,很多孩子表示编游戏比玩游戏多了。
05、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做科技的主人
学编程后,9岁的王同学自己写脚本、配音,重新演绎三国故事;10岁的王思济小朋友为生病需要吃药的妈妈做了一个“暖妈吃药提醒器”;8岁的小姑娘睿睿替爷爷奶奶设计了一个“买菜选择器”。
此外,编程还能培养孩子空间想象、团队协作、艺术审美等能力,还有小朋友为了多学会编程,时间规划也增强了......等等,太多案例了。
总之,中学生开展编程教育,肯定是有益无害的,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编程教育。
原因5:家长对编程的误区
01、“孩子不当程序员,为什么要学习编程呢?”
学习编程并不是让孩子将来能成为程序员,编程教育的较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即使将来孩子不做程序,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标准化,程序化问题。
02、“编程应该是长大之后学习,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学会呢?”
程序语言看起来就是一串串的代码,大人看起来还眼花缭乱,更别说小孩子,能学会吗?其实编程并不是非要一个个敲出代码才能学习,比如scratch编程:把代码的语句用模块化的形式,一目了然的把逻辑关系展示出来,孩子们通过拖拽模块就能学习编程啦!
03、“编程可以作为孩子的跳板”
浙江省2017年的新高考方案已将信息技术(含编程)纳入高考科目,在将来会有更多省市高考将涉及编程内容;同时,提高大学自主招生的录取率,加深出国留学面试官的印象,而这项技能现在从中学就开始进行筛选,如果还觉得“等到了大学再学编程也不迟”,那到时候也很难取得优势
开展编程教育,并不是说要求孩子会写代码开发软件,而是一种启迪,在孩子心中种下种子,是在提校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家长应该早日让孩子学习编程,还未开展编程教育的中学也要在政策的扶持之下,早日实施编程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走“科技立校”的路线,培养更多的孩子!
较后,较新在较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类和非类范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属于非范畴。作为能够降分录取的非,你确定不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