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乐高机器人编程,要不要学呢?
一提起乐高积木,大人小孩都很兴奋,通过双手把散落的积木块变成一座大城堡、一辆酷车、一个机器人.....望着作品那一刻,成就感不言而喻。目前乐高、机器人编程等科技类兴趣班兴起,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在这样的课堂会有什么收获?今天小思听就带大家了解乐高机器人编程到底在学什么?
乐高积木
乐高,英文名LEGO,创立于1932年,公司位于丹麦,截止至2022年,乐高已有90年的发展历史。乐高的积木根据孩子成长阶段身体发育需求,设置大颗粒积木和小颗粒积木。大颗粒积木适用于3—6岁学龄前儿童,孩子们年龄较小,普遍存在手眼脑协调性不足的情况,使用大颗粒积木可降低搭建难度。

一般大颗粒课堂搭建一个作品,所使用器材在3——6种器材,孩子们在对器材熟悉并掌握搭建技巧后,可搭建出较为大型的作品,如1米高广州塔模型。
乐高课堂里搭建的作品先是搭建现实物体模型如房屋、再说创新搭建火箭发射基地,zui后是创造构建宇宙飞船。这样从易到难的搭建课,遵循孩子不同成长时期大脑发育需求。让孩子们体验‘玩中学,做中学’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蜕变成长。
机器人编程
机器人编程是顺应科技发展,新型的兴趣课,有结合积木搭建+伪代码的WeDo,有编程块较易上手的Scratch,有具有挑战难度的源代码Python,等等。
机器人编程课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更适合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使用的器材是小颗粒状的,一般搭建一个作品需要8种以上器材,并配合集线器、马达,通过编程控制作品‘动’起来。
在WeDo课中孩子们通过学习掌握动力机械原理和编程模块排序,体验科技魅力,搭建的作品如自动感应门、旋转飞椅、投币抓娃娃机、自动洗衣机等生活常见的智能科技产品。
纯编程课堂中,孩子们通过学习编程逻辑及代码原理,编写的代码程序具有游戏乐趣,如贪吃蛇、打地鼠等。
乐高机器人编程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只是收获搭建和创造的快乐,还有更多综合素质能力上的培养,下面和大家简单分享孩子们在课堂中可以获得哪些能力提升。
动手能力
一些孩子在拆器材时会出现用牙咬的情况,尤其普遍存在于幼儿龄的孩子,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孩子在搭建或者拆卸作品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耐性。
第1,孩子手部小肌肉群的力量不足,需要不断的锻炼,家长我们不仅仅是让孩子搭建作品的时候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其实拆卸作品的时候也是在加强孩子手部小肌肉群的锻炼,
第二,孩子左右手力量不均匀也会导致在拆卸作品的时候拆不下来的情况。
大多数的孩子习惯性只用自己的右手搭建,这样会导致左右手的力量不均匀。对于六周岁以前的孩子锻炼孩子左右手力量的均匀性,对于培养孩子的身体平衡感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