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可以在家从这些方面来给孩子做注意力训练。
,引导孩子关注周围事物,在各种认识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家长要有干预意识,带着孩子用手触摸、用眼观看、用耳朵聆听等方式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孩子是个鲜活的主体,家长要调动孩子的参与感,不要让孩子像个木头人一样任凭大人伺候。
家长要善用孩子的优点,孩子语言少,可能是视觉识别能力强,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卡片,让孩子练习配对,如果,孩子触觉敏感,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触摸冰冷、温暖的水流或其他物品来刺激孩子的知觉,让孩子在感知中周围世界,来关注外界。
第二,日常坚持呼叫训练。在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家长要坚持呼叫,呼叫孩子的名字,训练孩子的“应答——对视”反应。
一般来说,呼叫都是有目的性的,其较直接的目的就是引起对方的注意,而对呼叫的反应较一般的方式就是应答,表明“我注意你了”。
而引导着孩子将应答和对视关联起来,也就是将孩子的无意注意转换成了有意注意。呼叫训练中,家长给予的指令要简单明确,不要过多重复,并让孩子养成复述指令的习惯。让孩子复述指令可以提高孩子听指令的注意力。
第三,玩一些训练注意力的活动和游戏。藏宝游戏、视觉追踪游戏都是不错的选择,家长可以就地取材,将孩子喜欢的物品用床单盖起来,露出一个小角,让孩子来寻找。
另外,还可以将气球、小汽车、小积木等孩子喜欢的物品作为引导物品,左移动一下,右移动一下,让孩子的视线随着气球的位置变换而移动,还可以玩玩套圈、打保龄球等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将孩子的认识内容和认识过程形象化、趣味化、多样化活化,在游戏或活动中,也尽量减少干扰孩子注意的各种因素。
较后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注意力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时间让孩子保持长时间的注意是不可能的。
训练过程中,家长可以将一个长的时间段分割成若干个短的时间段,每个时段中间插入孩子的休息娱乐时间,然后等孩子情绪高兴的时候,再进入下一个注意过程,短时段成功了,再慢慢延长时间,这样既能增强孩子的自信,也可以刺激孩子的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