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思是我国科学、专业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训练机构。中心引进美国先进的脑电生物反馈仪器和技术,并结合学员大脑发育的特点,精心打造的注意力训练和学能课程。从测评方法、测评设备、评估标准和训练方案的设计,都经得起科学验证。让孩子从乐趣中提高注意力,让学习变得不再那么困难!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天赋和潜能的开发、培养非常重视,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研究指出孩子的第 一阶段是3-7岁,第二个开发阶段是8岁到10岁,第三个是10—14岁,都有什么内容呢?
识字:一切知识的基础
3-7岁是幼儿大脑右半球整体模式识别和自然记忆能力强的阶段,也是幼儿识字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的识字练习,能充分挖掘大脑潜能,有利于右脑和左脑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孩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提高。而一旦错过这一关键期,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展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注意力:一切能力的基础
8—14岁,是训练注意力的时期。因为,大脑工作是一个区域兴奋,其他区域休息。如果控制无序,其他区域也兴奋,工作时就会走神、浮躁。大脑的“总指挥”———前额叶管理所有区域协调工作。需要训练大脑控制能力,才能使大脑的各个区域正常工作。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写作业慢,做事不专心等等情况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引起的,过了14岁就会逐渐成为不良习惯,越来越难训练。
孩子的专注力生来都差不多,为什么差别会越来越大?
专注力,其实生来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原始人在自然界中进行捕猎以维持生存,如果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不单抓不到任何猎物,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在自然界中处于食物链的那些捕食者,尤其擅长集中注意力。但它们在童稚时期,也不会自带足够的警觉,它们往往只顾着嬉戏打闹,在捕食的过程中也容易被其他小动物分散注意力。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加,这方面的能力才慢慢加强。
不过很不幸的是,一些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会阻碍孩子专注力的养成。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1、7岁的贝贝正在小桌子上专心地画画,奶奶过来了,“贝贝,喝口水吧”,“贝贝,吃个苹果吧!”发现贝贝总是画不好后,就握住贝贝的手,“来,奶奶教你怎么画”......
这样的场景其实很常见,当孩子专注地玩的时候,就让他们玩吧,不要喝水不要吃饭不要指导,甚至不要和他们说话。家长的每一次好心搭理,其实都是对孩子专注力培养的破坏。
孩子天生就有专注力,但更持久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而是被保护出来的,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只要让孩子定定心心地做完他感兴趣的事情,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有持久的专注能力。
2、公园的小河边,一个小男孩正蹲着兴致勃勃地看河里的鱼儿,一边的爸爸不停地催他,“快走吧,前面有儿童乐园呢”,小男孩不为所动,“金鱼在吃东西呢,它们会冒泡泡哦”,过了几分钟,爸爸又催他,“有什么好看的,抓紧时间回家还要吃中饭呢”,小男孩仍然兴奋地指着河面对爸爸说,“你看,这片叶子飘得慢,那片叶子就飘得快,为什么呢?”
其实,每个孩子都具备科学家的品质,当孩子专注于观察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为了赶时间而打断孩子蓬勃的发现力。
儿童乐园来不及可以不玩,中饭可以晚点吃,可孩子在专注观察中享受发现的乐趣,这样的劲儿一旦被破坏几次,就再也难以重建了。